从《兰亭序》中感受书文双美、书人合美,书法名家走进南京力学小学
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……”走进南京市力学小学的书法教室,仿佛误入了一堂语文教学课堂。12月20日,由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、南京市书协副主席赵彦国开展的“书法艺术普及课”已经在南京市力学小学开展近两个月,同学们在赵老师的带领下,诵读文言经典名篇《兰亭序》,领略书法与文学融合之美。
书法课不仅学书法,也学文章
课堂上,赵老师提问哪位同学会背诵《兰亭序》第一段内容。话音未落,书法班里大部分同学都高高举起手,小声说着:“赵老师!看我!我会背!”这群争相背诵的孩子们不过八九岁,还在上二三年级,却将略有难度的《兰亭序》前几段背得滚瓜烂熟。
前几节课中,赵老师带领同学们诵读文章,解释天干地支纪年法、山阴山阳等文言知识点,阐述《兰亭序》中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等要素,让同学们对《兰亭序》的内容有大体认知。在此基础上再向同学们介绍“永字八法”,赵老师形容“永”字像一个芭蕾舞演员舒展身姿,让低年级孩子对该字有形象认知。在学生学习书写时,赵老师讲解沾墨、舔墨、执笔姿势、自右向左等正确书写方式,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一位学生书写。
“书法课不仅学书法也是学文章,通过打开书法、文学的大门,让孩子们受到儒家思想的启迪,这就是‘立体式’学习。”赵老师介绍。
书法课程贯穿“书文双美、书人合美”
“我们的书法课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目标,不能重复或者延续社会上一般的书法培训班的教学模式,更多的想通过书法能够给孩子艺术的启迪,包括中国的文学和儒家思想。这样的教学理念一直贯穿在教学过程中。”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、南京市书协副主席赵彦国表示,此次书法进校园的课程以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为中心,王羲之是书圣,《兰亭序》就是天下第一行书,课程贯穿了“书文双美”“书人合美”的理念。
赵彦国说,书法讲究书道,可以从识字层面上升到艺术层面,从文学层面上升到美学层面。书法在中国是最独特的,它包含了书和人之间的一种融合合二为一,是一种完美的体现,通过书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品德、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。
“从目前的执行情况来看,孩子们还是非常有感觉的,现在他们能把《兰亭序》前面的几句都能背下来,我想通过边书写边记诵美文,通过每一个字的解读,把书法的故事、蕴含的文化含义在教学当中逐渐地贯穿进来。”
大艺术家手把手教学,孩子们倍感激动
“开课前,赵老师就在学校里开展了书法艺术讲座,这样一个孩子们仰望的大艺术家对孩子们进行手把手教学,让他们倍感激动和兴奋。”南京市力学小学副校长韩慧介绍,在“双减”背景下,由赵彦国老师带来的“书法艺术普及课”极大程度丰富学生课余生活,对学校做好美育工作有提升和促进作用。“孩子们虽然年纪小,但通过赵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,他们对《兰亭序》产生极大兴趣,在课后不仅能主动了解,自主学习,还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。”
三(10)班的田劢同学说:“赵老师的知识太渊博了!我以前是单个字训练,经常记不住学了什么,但赵老师让我们先诵读再写书法,还跟我们讲了很多故事,特别有趣!”
二(10)班陶一嘉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孩子年龄小,比较活泼,有时会坐不住,上了书法课后她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长,而且乐在其中,她每周都非常期待上书法课!”
据悉,按照中央、省委新时代美育教育的文件精神,结合“双减”工作的具体要求,由江苏省委宣传部、省教育厅指导,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、南京市教育局、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主办的“艺术普及教育进校园”公益项目邀请了书法、音乐、舞蹈、影视等5位艺术名家作为志愿者,在南京市遴选8所学校开展试点。其中“书法艺术普及课”由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、南京市书协副主席赵彦国领衔,课程将紧紧围绕《兰亭序》的书法墨迹和文学文本进行解读,以点带面,把关乎书法的常识和技法训练贯穿其中,通过一件千古名作开启学生的书法之旅。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
少年志编辑 孙莹
摄影/摄像 张思伟